北宋真宗咸平年间,在河东道晋城县的太行山中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,村里有一户姓许的人家,男主人早在五年前就因病去世了,家中只剩下妻子张氏和一个九岁的女儿巧儿。
丈夫去世后,张氏与巧儿相依为命,太行山十年九旱,一对母女想要在此地谋生难度可想而知,两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这年初春时节的一天午后,巧儿又提上了篮子准备到山里挖野菜了,这几天,张氏突然病了,年幼的巧儿便承担起了照料母亲的重担。
家里的米已经不多了,为了能让母亲的身体尽快好起来,巧儿把米留给了母亲,而自己每天都会进山去挖些野菜来充饥。
为了怕母亲担心,巧儿一般都不会离家太远,等到下午吃饭时分,她肯定会回来。但这天,巧儿从午后出门后直到太阳西沉还没有回来。
山里路陡林密时不时地还有野兽出没,想到一个九岁大的孩子一个人在山里乱闯,张氏顿时心急如焚。
就在这时,一个声音从屋外传了进来:“娘,我回来了。”听到这熟悉的声音,张氏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。
“你这孩子,怎么这么晚才回家?害得我提心吊胆了一天。”张氏有气无力地说道。
“娘,我今天又找到一个地方,那里的野菜可多了,足够咱们吃好多天了。”巧儿边说边把篮子提到张氏面前,篮子里满是嫩绿的野菜,堆得像是小山一样。看着这些,张氏无奈地笑了笑。

巧儿把野菜放到一边,又朝着张氏神神秘秘地说道:“娘,你猜我今天碰到什么事了?”
张氏笑着看着她说道:“能碰到什么事?难不成还碰到老虎了?”
巧儿说:“老虎没碰到,不过我碰到一个迷路的小男孩。他一个人在山里哭着乱转,好像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,我就把他带了回来。”
听巧儿说完,张氏赶紧说道:“他在哪里?”
巧儿说:“他不敢进来,还在门外。”
张氏朝门口看了看,随即对巧儿说道:“赶紧把他带进来。”
巧儿随即出了屋子,拽着一个小男孩进了屋子。男孩的脸上还带着泪痕,一脸怯生生地进了屋子。
张氏赶紧问道:“孩子,你叫什么名字?你爹娘呢?”
男孩没有说话,只是低着头抽泣着。巧儿说道:“娘,你别问了,我估计他是个哑巴,我已经问过他好多次了,他就是不说话。”
巧儿刚说完,男孩就抬起头冲着他说道:“你才是哑巴呢!”听男孩说话了,巧儿“格格”地笑着说道:“原来你不是哑巴呀,那怎么问你什么你也不说?”
和男孩斗了一会嘴,巧儿便出门了,而男孩还是依旧一言不发地在屋子里站着。
不久之后,巧儿端着两碗饭进来了,一碗是端给母亲的,而另一碗则是端到了男孩面前,小男孩大概是饿了,闻着这香喷喷的米粥,顿时不管三七二十一,“抢”过碗就吃了起来。
看到男孩的这个样子,巧儿笑着说道:“你这哑巴,饭量还挺大的嘛?”
吃完饭没多久,男孩就靠着门睡着了。
就这样,一个陌生的小男孩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巧儿家里。

第二天,张氏特意又问了问小男孩一些情况,小男孩含含糊糊的说不清楚,只能知道他找不到父母了。
张氏身体有病,也不能外出打听,附近也没有人家,小男孩就暂时先住到了这个简陋的家里。
十天以后,小男孩的家人找上了门,原来男孩名叫张双柱,是外地人,和父亲来这个地方走亲戚,因为贪玩就进山玩了起来,不曾想迷了路就在山里乱转了起来。幸好遇到了进山挖野菜的巧儿,要不然早就被野兽吃了。
双柱的父亲找上门后,对张氏很是感激,虽然他也不是有钱人,可还是给张氏母女两留下了一些钱来表示感谢。
这十天里,巧儿每天都会进山挖野菜,而双柱就像个跟屁虫似的在后面跟着她。虽说时日不多,但两人俨然已经成了好朋友了。双柱离开的当天,巧儿躲在门后默默地流出了两行热泪。
转眼间,十年的时间过去了。
这一天,沁源城外的一条小路上,一老一少两人正在急匆匆地赶着路。前面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,别看老头年纪大了,可两脚却脚下生风,时不时地回过头催促后面的年轻人赶路。
年轻人十八九岁年纪,手里拿着一只唢呐,正不紧不慢地跟着老头向前走着。
拿唢呐的年轻人就是双柱,双柱的家在沁源城外十几里的小张庄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那年从巧儿家里出来后,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户人家办喜事,从那时候起,双柱就迷上了唢呐。
在古时候,吹唢呐这个行业属于下九流,有时候还不如叫花子,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是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。
自从无意中遇到吹唢呐的人以后,双柱就喜欢上了唢呐,父亲在世时,双柱不敢明目张胆地去跟着人家学唢呐,可在他十五岁那年父亲死后,双柱便死皮赖脸的跟着当地一个吹鼓手学起了唢呐,或许是他在这方面又独特的天赋,没过几年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吹鼓手。
这天午饭过后,一个老头就找上了门说是刘家庄的刘员外让他过去一趟,听说是刘员外专门请他过去,双柱二话不说拿起唢呐就跟着老头出了门。
很快,双柱就来到了刘元外家,在路上,双柱已经听说是刘员外家里死了人,可他来到刘家一看,门口既没有挂出白色的灯笼,也没有任何办丧事的样子,看着这奇怪的样子,双柱的心里不由得打起了鼓。

双柱来到刘家时,灵堂已经陈设好了,奇怪的是,棺材已经摆在那里了,但灵堂上却没有一个人在祭拜,刘家上下也丝毫看不出悲痛的模样。
双柱便问起了那个老头:“刘员外家里到底是谁死了?”
老头斜眼看了他一下说道:“你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?让你吹你就吹,明天早上就完事了,完事后拿钱走人就行了,别多事。”
老头的态度把双柱吓了一跳,他赶紧收起了疑心,往灵堂前一坐“咿咿呀呀”地吹打了起来。
从来到刘家后,除了吃饭,双柱基本上没有停歇,直到傍晚时分,双柱才停下了吹奏。
因为第二天要早早出殡,双柱便没有回家,”就在灵堂前的一个棚子里睡了下来,很快他便进入了梦乡。
也不知过了多久,双柱被一阵响动惊醒了,他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,眼前的一幕把他吓了个半死:棺材旁站着两个人,这两人身材一高一矮,披头散发一袭白衣,远远就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寒意。
只见他两向四周看了看,随后把棺材盖挪了开来,在棺材里看了一会之后,高个子说道:”你见过刘家大小姐吗?“
矮个子从身上拿出一张纸后说道:“没见过,不过给咱们的那张纸上写着年方二十,身材微胖,左脸有痣,这棺材里的人怎么和上面写的不一样呀?难道死的不是刘小姐吗?”
高个子说道:“不可能吧,难道这事情刘员外也敢做假吗?不过,咱们也别操那份心了,管他是谁,反正只要有人死就行了,咱们别多事了。“
两人又嘀嘀咕咕了一阵子然后就消失不见了。
难道我碰到鬼了吗?这两个“人”是干什么的?难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勾魂使者吗?
从他们的谈话中能知道真正死的人应该是刘家小姐,可为什么两个鬼却说棺材里另有其人,难道棺材里的死人不是刘家小姐吗?

如果是刘家小姐死了的话,刘家的人最起码也应该看起来很是伤心的样子,但为什么一个个都好像没什么事情发生?从早上来到刘家,灵堂前就没有一个人前来烧香,这不应该呀?
双柱经常在丧事上吹唢呐,胆子不可谓不大,但今天这事却时时处处透着诡异,双柱的心不由得紧张了起来。
既然刘小姐没死,那死的人又是谁呢?
尽管心里有些害怕,但好奇心还是促使他来到了棺材前。棺材盖子刚才已经被那两个鬼给弄开了,双柱拿了根蜡烛轻手轻脚地从棺材缝里往里面看了进去。
缝隙太小,看不清楚,双柱随即把蜡烛放在一旁,费了好大的劲才又把棺材盖挪开了一点,再次拿上蜡烛,双柱又朝里面看了起来。
里面确实不是刘家小姐,刘家小姐是个远近闻名的大胖子,此刻躺在里面的人却是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女子。
既然是别人死了,为什么非要说成是刘家小姐死了?有必要多此一举吗?就在这时,双柱无意中发现棺材里女子的手指头动了一下。
双柱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,他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起来,过了好一会儿,女子的手再次动了一下,随即一声长长的出气声从女子嘴里发了出来。
女子没死!
此刻的双柱已经完全被吓坏了,想叫却开不了口,想离开棺材却挪不开腿,整个人就像傻了似的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女子。
就在这时,女子突然“哎吆”一声叫了出来,原来,双柱手里拿着蜡烛,蜡油融化后一不小心就滴到了女子的手上,女子吃痛不过便叫了起来。

女子这一叫可把双柱吓坏了,他赶紧上前捂住女子的嘴小声说道:“别叫喊,再叫唤的话你就真没命了。”
双柱的手触及到女子的身体时,明显地感觉到了她身体的温度,此刻他已经可以确定,女子并不是鬼!
女子倒是很听话,听了双柱的话,女子没有大叫,而是径直从棺材里坐了起来,只见她疑惑地看了看四周,看到四周的布置后,女子吓坏了,随即从棺材里爬了出来问道:“这是什么地方?你是谁?”
双柱看了看她说道:“我是被叫来吹唢呐的,你是谁?这里是刘员外家的后院,你为什么会躺在棺材里?”
女子小声说道:“我是刘家大小姐的丫鬟巧儿,今天中午时分,我吃完饭就睡着了,以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。”
巧儿?难道是十年前救我的那个巧儿吗?不会这么巧吧?她怎么会躺倒棺材里呢?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尽管心里有很多疑问,但因为天色已经快亮了,双柱不敢耽搁,他赶紧对女子说道:“来不及多说了,看来你命不该绝,不过既然他们已经把你放在棺材里了,你即使没死也不能待在他家了,你赶紧逃走吧。”
听了双柱的话,女子顿时着急地流出了泪水:“我往哪里逃呢?我是被卖到刘家的,来这里的时间不长,我能去哪里呢?”
双柱沉思了一会说道:“这样吧,你先去我家躲起来,我家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小张庄,家里还有一个老娘,你去了小张庄之后直接说找张双柱就可以了,我娘要是问起你来,你就说等我回去以后再给他解释。”
听了双柱的安排,女子赶紧起身从后门悄悄溜了出去,随即消失在忙忙夜色之中。
为了怕人发觉,双柱随即找了块石头放进了棺材里,把棺材盖子盖好,又把钉子按照原来的地方钉了回去,弄得和原来一模一样后,双柱这才放下心来。
他这边刚忙活完,那个叫他来说吹唢呐的老头就走了过来,他上下左右盯着棺材打量了一番,随后问双柱:“我怎么听到刚才有通通的声音?”
双柱强装镇定笑着说道:“也不知道刚才从哪里来的一只老鼠,我正睡觉的时候他就钻进了我的裤子,我就找了块石头砸了起来,谁知老鼠没砸到,倒是把你老人家给惊醒了,真是不好意思了。”
听了双柱的话,老头将信将疑地看了看他说道:“时辰到了,赶紧把唢呐吹起来吧,准备出殡。”
不久之后,来了四个年轻大汉把棺材抬到了院子外面的一辆马车上,随后,双柱跟着马车吹起了唢呐,来到不远处的一座山脚下,山脚下早已经挖好了一个土坑,几人把棺材放倒了土坑里,草草地埋了。
事情办完了,双柱拿到了一份赏钱随即回家去了。
回到家时,女子已经到了,一进门,双柱的母亲王氏就看着来历不明的女子问双柱:“双柱,这是谁?怎么好端端地来咱家了?”
双柱没有接母亲的话,而是先朝着女子拜了一拜,他的这个举动可把女子吓坏了,女子赶紧躲在一旁不知所措,双柱随即说道:“娘,这位姑娘就是当娘在山里救下我的那位恩人。”
说完,他又朝着女子说道:“你不认识我了吗?我叫双柱,那年我和父亲去你们那里走亲戚,不小心在山里迷了路,还是你救了我。你嫌我不说话,还叫我哑巴呢。”
听了双柱的话,女子随即愣在当地,过了好一会儿,她才缓过神来。
女子正是巧儿,他的老家离这里又好几百里的路程,她为什么会来到这里?
原来,巧儿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,直到一年前,母亲得了一场重病,走投无路的巧儿只好问附近的一户人家借了一笔高利贷给母亲治病,谁料钱花了不少母亲的病还是没治好,巧儿无力还钱只能以身抵债,那户人家随后又把巧儿卖到了刘员外家。

来到刘员外家后,巧儿便当起了刘家大小姐的贴身丫鬟。
刘家大小姐体弱多病,为了能给女儿治好病,刘员外不知想了多少法子,可却都无济于事,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云游四方的道士。
骗子道士告诉刘员外,他家女儿的病不难治,只要有人能替小姐去死,她的病就会不治自愈。听了骗子的话,刘员外信以为真,竟然打起了巧儿的主意。
那天,刘员外在巧儿的饭里给下了药,巧儿吃完饭之后便睡着了,随后刘员外便把巧儿放到了棺材里,准备第二天就把她埋了。
当天夜里,两个勾魂使者来到了灵堂,掀开棺材盖子后,他们已经发现死的人不是刘家小姐,可不想多事的他们还是没再追究,于是阴差阳错的就救了巧儿一命。
没过几天,刘家小姐真的死了,刘员外费了不少周折最后还是没能救下女儿,真是枉费心机。
这件事情过后,巧儿便留在了双柱家里,随后,两人成了亲安安稳稳地生活了下来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idianwenhua.com/4233.html